公司动态

可穿戴电池需求升温 国光电子如何布局?

时间:2017-05-28 15:52:59  点击数: 5909 次

 消息来源:高工锂电    

原文标题:可穿戴电池需求升温  国光/恒泰/聚和源/三和朝阳如何布局?

      市场升温下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数码锂电领域需求新的增长点。

美国IDC数据预测,到2016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1.1亿,同比增长38.2%。而随着消费者认知度和需求的迅速增长,未来几年,该市场将保持40%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出货量将达2.4亿。

      可观的市场需求给可穿戴设备锂电池厂家带来新的机遇,围绕于此,ATL、国光、恒泰、聚和源、三和朝阳等国内锂电池企业都在加速在该领域的布局。

    “未来两到三年内,可穿戴市场最有可能爆发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手环、蓝牙耳机、医疗用穿戴设备、VR等,这也是我们在市场布局时的重点关注领域。”ATL一位资深研发负责人向高工锂电网表示。

      事实上,由于可穿戴市场涉及的产品众多,能准确对于市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就尤为重要,这成为电池企业在这该领域竞争时的最大考验。

      在此背景下,不少电池企业将该领域的发展寄托于国内外高端客户上,大客户的产品往往具有风向作用,如果可以搭乘高端客户的快车,能够让电池企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迅速站稳脚跟,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

      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具备哪些本土特色;可穿戴设备电池厂商生产状况如何;穿戴电池的市场拐点将出现在哪一年;穿戴电池厂商如何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些疑问成为看清当下中国可穿戴设备电池市场的一把把钥匙。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指出,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启动期,进入门槛较低,从事小电池生产的企业也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预计2-3年内,在智能手表、手环、蓝牙耳机等细分领域市场会迅速成熟,巨头主导的局面会迅速形成,低端及山寨企业将会面临洗牌命运,受此影响,不少锂电池企业将会受到波及。


国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高工锂电网从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处获悉,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定位中高端客户的锂电池企业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低端及山寨电池企业夹缝求生。

      深圳市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彦卿认为,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主要呈现高中低市场全面开花的特点,国外主要走高端路线。

      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可文表示,与国外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国内具有两大本土特色:一是产品有针对性。比如步步高重点针对儿童群体推出的“小天才手表”,华米手环则主打运动牌;二是性价比高。以华米手环为例,该产品不仅外观精美,还具备防水功能,一次充满电后,可使用45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可穿戴设备特色明显,但仍存在问题。一位进入多家中高端客户供应链企业的内部人士透露,国外客户更注重的是电池性能、质量,在价格上电池企业更占主导权,但国内电池企业习惯打价格战,这也是国内行业起步的最突出特征。

      因此,韩彦卿认为,国内有实力的电池厂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国外客户。那么,国内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最终将如何走向?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出现市场拐点呢?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吉宏认为,国内的智能穿戴设备未来一定是朝着大厂一枝独秀,小厂被无情淘汰的方向发展。

     “穿戴电池从之前的拿来就用,到现在配套产品外形功能,对电池有更多的定制化要求,一般小厂已经不能满足定制要求。”韩彦卿说。

       这也得到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陶涛乐观预计,2-3年内,国内可穿戴设备的低端及山寨企业就会被市场无情吞噬。


揭秘穿戴电池厂商生存之状

      可穿戴设备归属电子产品,而这一行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智能手机颠覆传统霸主诺基亚已就是经典案例。因此,明确可穿戴设备的爆发点成为穿戴电池厂商决胜未来的关键。

      程可文提到目前手机行业正发生着一些细微改变。“我们注意到,与此前手机企业匹配有线耳机不同,国内的主流手机厂已开始配套蓝牙耳机,因此这块业务将成为我们公司发展的重点。”

      陈吉宏也曾透露,智能穿戴和耳机将成为今明两年内可穿戴设备的增长点;韩彦卿则认为手表、VR预计会成为穿戴市场后续最大的发力点;ATL研发经理陶涛从应用领域预测,医疗用可穿戴设备将是一块大蛋糕。

      另从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进入中高端客户供应链的电池厂商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将更有优势。如国内电池厂ATL、国光等都已与苹果等国际高端客户展开合作,昆山兴能也成为国内某电子产品巨头的座上宾。

      陈吉宏表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9000多万支,其中采用国光电池的产品已占到20%。”


成本管控重点在工艺优化

      与手机相比,可穿戴设备市场总量还不大。但可穿戴设备种类多样,对电池厂商来说,每次订单量虽不大,但可穿戴设备总量还是很可观的。在此背景下,电池厂商的成本管控能力会大大影响在这一市场的地位。

      惠州市恒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刘志伟介绍,公司订单充足,在成本管控上,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上,电池材料成本并不大。

      韩彦卿也表示,穿戴电池不同工艺的成本差异很大,总体说穿戴制作要求精细,设备配套很多需要定制,成本比常规数码要高很多。成本管控上还是要从优化工艺,精益生产,使用可代替人工的半自动,自动设备上入手。

      多家电池厂商认为,材料决定电池性能,这块成本不可节省。“而且材料成本其实也降不了多少,但工艺就不同。我们公司目前生产的这种小电池有30多道工艺,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来看,优化工艺将大有可为。”陶涛如是说道。